 傳統血管支架禁忌症及副作用應注意事項-2023.06.21
產品中文名稱 |
第八代冠狀動脈支架系統 |
泰爾茂-凱樂鎂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系統 |
英泰爾快速交換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系統 |
產品英文名稱 |
Multi-Link 8 Coronary Stent System |
TERUMO KANAME COBALT-CHROMIUM CORONARY STENT SYSTEM |
Integrity Rapid Exchange Coronary System |
廠牌/產地 |
亞培/愛爾蘭 |
Terumo/日本 |
美敦力/愛爾蘭 |
禁
忌
症 |
1.參照動脈直徑估計小於2.5mm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
2.禁用於無法接受抗血小板製劑和/或抗凝血劑療法的病患。
3.經判定其病灶無法讓血管整形氣球完全膨脹的病患。 |
心導管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合併症發生的機率與嚴重度,視病人本身心臟功能好壞、疾病嚴重度及所接受侵入性檢查治療的種類,而有不同。心導管檢查導致之死亡率平均約百分之一至二,其風險視疾病嚴重度而定。 |
1.患者對於進行抗血小板及/或抗凝血治療為禁忌症。
2.患者的病灶被診斷為無法使用血管成型術球囊完全擴張。 |
副
作
用
|
1.介入性治療可能引起之併發症。(如:血管急性閉塞、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瘤、動脈穿孔或破裂、動脈痙攣或剝離等。)
2.因血管細胞及組織的增生,發生支架內再狹窄的機率為30~40%。 |
少部份患者因個人體質之因素,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危險性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併中風、死亡、急性肺水腫、休克、其他合併有嚴重冠狀動脈主幹阻塞、多條冠狀動脈阻塞、心衰竭、腎功能異常、周邊血管疾病及功能異常者,其危險性將增加。 |
1.心導管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之副作用或併發症(包括分支血管阻塞、遠端血管栓塞、血管破裂、死亡等),裝置一般支架均可能發生。
2.心導管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使用一般支架相關之副作用或併發症:
(1)支架內血栓,通常在支架裝置後一個月內發生(0.5~1%)。
(2)裝置支架後產生支架內再狹窄,其發生率約30~40%。 |
警
語 |
病患置放支架後一般建議需要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以上,服用時間需由主治醫師評估,並定期追蹤。 |
於支架置放後三個月內應合併使用阿斯匹靈及保栓通以預防支架內血栓之產生。 |
1.裝置血管支架後為避免支架內血栓應至少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月以上。
2.裝置血管支架後的血管仍有可能再狹窄或阻塞,所以必須定時服藥追蹤。 |
適
應
症 |
1.因局部原發性自體冠狀動脈病灶所導致的症狀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且參考血管直徑介於2.25mm至4.0mm的患者。
2.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發作12小時的病患,恢復因自體冠狀動脈病灶,阻塞的冠狀動脈血流且參考血管直徑介於2.5mm至4.0mm的患者。
3.因隱靜脈繞道血管病灶所導致的症狀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且參考血管直徑介於3.0mm至4.0mm的患者。
4.因介入性治療原發性或在再狹窄之自體冠狀動脈病灶失敗,造成急性或脅迫性血管阻塞,且參考血管直徑介於2.0mm至2.5mm的患者。 |
1.於執行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時(或術後二十四小時內)冠狀血管產生急性阻塞或瀕臨急性阻塞狀況者。
2.原發性病灶血管內徑大於等於2.5毫米,且經氣球與血管內徑比之氣球正常建議壓力擴張後,殘餘狹窄經測量仍大於百分之四十以上者。
3.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後,原病灶再發狹窄大於百分之五十之病灶。 |
本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系統適用於適合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的患者,其血管之參考直徑為2.25-4.0mm,英泰爾血管支架為一永久性植入裝置;支架可單獨植入或以多個植入以維持血管暢通。 |
|